非煤家園才是主流





趙文衡
中國時報,2019年2月21日







圖片來源: PIXABAY



自從去年底大選與公投以來,民意對煤電與核電的態度明顯展現出不同的消長。「反燃煤電廠」公投同意停止新建或擴建燃煤電廠,「以核養綠」公投則允許核電繼續使用。在地方選舉上,主張反煤者皆大獲全勝,而主張廢核者不但人數極少且多數慘敗。事實上,「反燃煤電廠」公投的終極目標即是要達到「非煤家園」。由此可知,反煤已擠下廢核躍居主流民意。


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依筆者觀察,對人民而言,燃煤造成的空污威脅是切身且需每天發面對,核災的威脅是較像掛在天際的末日預言,虛無且發生機率極小。普羅大眾不會整天擔憂末日預言會不會發生,卻會每日擔心出門面對的空污會不會影響自己、子女及長輩的健康。


在目前政府的「非核家園」目標中,儘管煤電比例亦適度的降低,但仍維持相當大的燃煤占比。人民顯然認為減煤腳步過慢,透過上次選舉與公投發出了怒吼,自此台灣能源發展進入令人無法預期的新階段。


經濟部早已多次大聲疾呼地方不能再減煤,台電也表示「根本沒有機組,要怎麼調配」,但選舉後,各地方政府卻仍以空前未有幅度大規模減煤,包括停止中電北送可能導致驚人的減煤幅度以及高雄興達電廠減煤 50%等。燃煤發電是台灣最大的電力來源,占整體電力 47%,煤電減少後勢必嚴重影響我國的供電。


政府目前的作法是透過與地方的溝通,企圖降低減煤的幅度,但卻很難奏效。原因是,要如何說服人民冒著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可回復傷害的風險,再多吸幾年空污與 PM2.5,以等待台電電力供應補齊?


在此情形下,能源轉型需要歸零思考。人民心目中的能源轉型可能與政府有所差異。政府能源轉型是要追求「非核家園」。人民則要大幅度的降低的燃煤比例,最終達到「非煤家園」。


基本上,「非核家園」與「非煤家園」並非相容的目標。除非有大量的水力發電,一個國家很難既去核又去煤,只留下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因為如此將大幅提高天然氣進口中斷及發電穩定度的風險。


「非煤家園」是一個比「非核家園」還要漫長與困難的歷程,達成的方法無他,只有尋找新的低污染的電力來源,包括加大力度發展再生能源與天然氣,以及保留核電。事實上,若由「反燃煤電廠」公投所同意的停止新建或擴建燃煤電廠觀之,台灣最快將於 2050 年代就可達到「非煤家園」,但目前燃煤機組提早除役的呼聲不斷,在在顯示 2050 年期限可能還會提前。此情形下,我們必須同時思考增建核電廠的可能性。


目前地方政府減煤幅度無法預期,這不但使得經濟部無法訂出能源配比,台電也可能因調配不及而產生缺電。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建議,政府應與境內擁有燃煤電廠的地方政府協商,訂出每個地方的減煤時程表,再將與地方政府達成的協議法律化,使得雙方不能任意更動,台電才得以提供穩定的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