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鬆貨幣環境下的疲弱經濟





趙文衡
APEC中小企業經濟危機監測14, 2011/9







美國債信評等遭到標準普爾調降,在市場一片悲觀下,美國政府又下修第二季GDP成長率,一些研究機構亦紛紛調降美國與全球GDP成長率預測,使得二次衰退的陰影又重新籠罩全球。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各經濟體紛紛祭出救市計畫,以使經濟重返上升軌道。自從各種計畫推出後已歷經3年的時間,以目前的結果看來,不但成效不大,尚且產生了一些副作用。

危機後的刺激政策反而成為經濟疲弱的原因

各經濟體的振興經濟措施可以分成兩部分,一為財政政策,一為貨幣政策,兩種政策在先進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產生不同的結果。先進經濟體因受金融危機直接的衝擊,雖然用盡所有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但卻成效不彰。在財政政策上,他們花費大筆政府預算拯救銀行與支援社會福利,企圖以此穩定金融體系與刺激消費,此一作法造成各經濟體政府赤字飆高,債務快速累積,最後導致目前十分棘手的歐債與美債危機。過高的政府債務將迫使政府採行一些不利於經濟成長的政策。

在貨幣政策上,先進經濟體在危機發生後,紛紛執行激進的貨幣政策,以零利率的方式大量挹注流動性,企圖以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成長。這些政策的確使流動的資金大增,但這些資金並未進入實體經濟進行投資或消費,反而變成游資四處尋找投機標的。商品市場因這些熱錢而交投熱絡,導致石油價格竄高,反而不利經濟成長,同時又會惡化通膨。所以,基本上,危機後先進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不大,反而使商品價格上升,阻礙經濟成長。

所以,先進經濟體的危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正是目前復甦遲緩,經濟成長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續這些政策只會讓情形更加惡化。現在先進經濟體的財政政策已遇到瓶頸,政府的財政現已成為拖累經濟成長的包袱,運用空間遭到嚴重限制。剩下貨幣政策也許還有一點可以運用的空間。但是依據危機後的經驗,繼續使用貨幣政策的效果不大,反而會引起原物料價格上漲與通膨,甚至引發各種危機。

目前先進經濟體的經濟不振有兩個源頭:一為消費不振;二為投資疲弱。兩者都與目前銀行的政策有關。自從金融危機後,銀行的放貸轉趨保守,許多中小企業無法自銀行取得貸款,使得他們無法籌資以擴展生產並增加雇用。中小企業是各經濟體的就業來源,中小企業無法新增雇用,經濟體失業率將無法改善,進而使消費難以回升,若先進經濟體無法正視此一缺點,未來經濟持續不振的機率將很高。

當然,銀行政策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整體的國際經濟環境也需加以考慮。事實上,新興經濟體才是先進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的真正受益者。先進經濟體的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大量資金進入新興經濟體中,刺激新興經濟體的消費與投資,並帶動內需導向的成長。在資金寬裕的環境下,新興經濟體可以靠本身的內需消費支撐部分成長。因此先進經濟體的寬鬆貨幣政策只會造成新興經濟體成長過熱,使得新興經濟體與先進經濟體的成長更不平衡。除非先進經濟體增加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才能有助於成長。

雖然,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先進經濟體經濟持續疲弱的可能性卻很大。先進經濟體的中小企業仍須面對疲弱的需求與不振的市場,我們鼓勵先進經濟體的中小企業將觸角延伸至海外市場,以脫離經濟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