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不會太久





趙文衡
蘋果日報 2008年10月29日







10月13日,當美聯準會宣布將無限量供應美元時,市場頓時一片樂觀,全球股市應聲大漲,許多專家迫不及待宣布金融危機已經結束,但同時也不忘提醒嚴重的經濟衰退將隨之而來。有人認為這波衰退為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衰退,也有人說衰退至少3-5年,甚至還有人認為衰退時間可能長達10幾年,影響將會持續2、30年。不管預測如何,對未來的悲觀是相當一致的。


上述經濟衰退的預言需要時間的驗證,但金融危機已經結束的斷言卻立即遭到否決。10月20日,也就是聯準會宣布無限量供應美元後的一個星期,荷蘭最大的保險公司ING爆發財務危機,隨後一連串的金融海嘯便一波波席捲而來。南韓、匈牙利、阿根庭、西班牙、比利時、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烏克蘭等皆陸續爆發規模不等的危機,甚至美國也傳出金援AIG金額遠遠不及實際所需。近來美元大漲,似乎也說明美國無限量供應美元尚未奏效。筆者早在10月18日於本論壇提出警告,認為各國祭出各項營救措施無法遏止風暴的蔓延,嚴重的危機還會在後面出現。


對金融危機的結束太過樂觀,對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太過悲觀,正是過去幾天各界所犯的基本謬誤。金融危機並未結束,即使是近來的一波海嘯也不是最後一波。各國的營救措施並未真正被市場檢驗,最後一波海嘯即會發生在盤點金融危機損害以及檢驗各國政府政策是否成功時,比較確切的時點是在明年一、二月間。此一時機正是第四季財報財報公布,財報將迫使一些自我麻醉與掩飾性的政策現出原形。


現今有些國家已將處理重點擺在挽救經濟,特別強調處理房產問題,但筆者以為,各國仍然需以拯救金融危機為第一要務,金融面仍需優先於實體面。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主要影響有二:一為影響消費者信心,一為影響銀行信心。處理金融危機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回復消費者對銀行的信心。在危機中,銀行部門是最脆弱的部門,如果消費者對銀行都有信心了,對其他部門的消費信心自然也會恢復。所以解決銀行危機是恢復消費者信心最重要的一步。消費者信心回復,經濟衰退的風險自然降低。


另一個時常被提及的後續影響是,銀行於危機後將對企業與房地產喪失信心而緊縮信貸,在缺乏資金動能下,經濟衰退是必然的結果。然而,此一影響筆者認為「想像」的成分居多。如果銀行危機獲得解決,表示銀行已無流動性問題, 呆帳問題也獲得初步解決,存款開始陸續回流,作為一個營利機構,銀行不可能只存不放。雖然某些部門(例如房地產)的放款風險很高,銀行還是必須為資金找到出口。比較可能的是方式是,銀行將專注於貸款給風險較低的部門,這些部門危機後甚至可以獲得更豐沛的資金。


至於房地產問題,美國房市的問題並非無解,房市下跌的漩渦靠美國自身之力當然很難挽救,但如果引進為外力就另當別論。對於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而言,低廉的美國房地產仍相當具有吸引力,只要美元適度貶值,進場買便宜貨的國外買家自會蜂擁而至。


明年底衰退將結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受傷嚴重的韓國不論銀行或企業的體質均遠遠不如現在的美國,但韓國經濟衰退僅歷經一年,幾乎與危機發生的期間重疊,隨後即展開大幅度的回升。筆者曾指出,全球化有一股自我復原的能力。只要繼續採取開放的政策,預料美國經濟衰退將會與危機差不多時間結束,也許會比危機延後一些,這是給銀行與消費者彼此適應的時間,預料最慢明年年底衰退就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