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積電供應鏈尬紅潮





趙文衡
聯合報,2015年12月9日







圖片來源: PIXABAY



傳聞已久的台積電赴大陸投資終於定案。台積電決定要赴南京投資12吋晶圓廠,預計於 2018 年下半年開始生產 16 奈米製程晶圓。在地化生產符合中國大陸政策需求,可以使台積電更能掌握中國大陸市場,而台積電以獨資的形式亦可保留技術自主性,基本上應持樂觀其成的態度看待。


台積電在大陸生產的成本高過台灣,赴南京投資是基於市場考量,關鍵在於大陸的在地化政策。若無此一政策,台積電大可用較便宜的成本在台灣生產。在地化生產政策是許多開發中國家採行的進口替代策略,為吸引外資的主要方法。只要大陸對國內本國廠商與外商一體看待,赴大陸投資不失為因應在地化生產政策的良方。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國際主要半導體廠商,例如三星與英特爾已紛紛至大陸設廠生產,台積電若不跟進,將會逐漸喪失大陸市場。與其坐失商機,不如赴大陸投資,搶佔大陸市場份額,以此作為進一步發展台灣基地的本錢。


台積電供應鏈的成員絕大多數為台灣廠商,不論上游原物料或下游封測許多均已在大陸設廠,而幾乎所有合作廠商均受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台積電赴陸投資,不論是否在當地建立供應鏈,均會為台廠帶來新商機,可以減緩紅色供應鏈的併購威脅。


紅色供應鏈挾著市場優勢近逼台廠。台積電在大陸設廠後,提早卡位先進製程,不但會對三星與英特爾帶來威脅,在台積電可能瓜分不小的大陸市場下,紅色供應鏈就較無法以市場的誘惑併購台積電的供應鏈廠商。相較於紅色供應鏈,台積電供應鏈不但是品質保證,同時本身即代表一個廣大的市場。


目前兩岸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劇烈的調整與重新分工,紫光企圖以併購的方式獲取技術,並主導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但由於台積電技術與經營能力優異,兩岸半導體產業若由台積電領導,較能戰勝三星與英特爾等強敵的威脅。台積電赴大陸設廠後,亦可善用併購策略扮演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整合角色。


由於開放主要資訊電子廠商赴大陸投資、獲取大陸市場,可帶領上下游廠商因應紅色供應鏈,此一方式遠優於大陸廠商入股或併購,後者的風險遠高於前者。故而,政府不應阻斷企業這條謀生的路。政府一方面可堅守併購的紅線,另一方面應儘量開放廠商赴大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