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研究


全球化/台灣經濟/兩岸關係/FTA


  • 台灣經濟
    • 經濟政策
    • 能源與勞工
    • 金融財政
  • 全球化
    • 全球化貿易戰
    • 全球化危機
    • 新經濟
  • 自由貿易協定
  • 兩岸關係
  • FTA警示站
  • 回首頁

雙邊FTA



成立台星港自由貿易區





趙文衡
蘋果日報 2004年7月26日







最近,兩個與攸關台灣對外經貿關係的外賓紛紛來台灣訪問,一為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一為美國助理貿易代表傅瑞偉。在對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上,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傅瑞偉來台重申美國對與台灣簽訂FTA興趣不大的立場,而李顯龍則維持新加坡一貫對台星之間的FTA的熱衷。兩種態度對於目前積極找尋FTA伙伴的我國,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思維空間。


有人說台灣積極洽簽FTA是基於政治考量,筆者認為這不是正確的看法。基本上,在找尋FTA伙伴日益困難,且其他貿易對手紛紛進行FTA洽簽的情形下,依賴外貿甚深的台灣體認到,未來經濟發展將因各FTA所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果而深受影響。因此,尋求FTA簽訂是在防衛動機驅動下的行為。當其他貿易對手洽簽FTA越來越積極,這種動機也就越為強烈。這個原因加上WTO貿易自由化進程停滯不前,使得台灣對於洽簽FTA深具急迫感。


此一急迫感促使台灣必須廣泛的找尋FTA伙伴。新加坡是少數對與台灣簽訂FTA表現高度興趣而且態度十分主動積極的國家。然而,受到中國的阻擾,新加坡曾表示「不會成為第一個與台灣簽訂FTA的國家」。中國阻擾台灣簽訂FTA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根據中國對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的說法,中國堅決反對建交國與台灣商談建立FTA,因為台灣當局正在利用商談FTA做手段,搞實質意義的台灣獨立與兩個中國。筆者不瞭解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FTA只是各國彼此間對降低關稅所做的承諾。如果沒有兩岸問題,台灣也會與其他各國一樣尋求簽訂FTA,因為這攸關一個外貿導向國家的生存。


儘管中國反對其他國家與台灣簽訂FTA,但本身卻願意與台灣簽訂CEPA。這是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台灣、中國、新加坡三方中,其他兩方均對與台灣簽訂FTA(或CEPA)表現出高度興趣。但由於種種原因,結果可能兩者都無達成。台星FTA有中國阻擾已如前述。台灣與中國間的FTA難以達成則是因為台灣對中國磁吸效應的顧慮。不僅台灣,現今各國與中國簽訂FTA都有所顧忌,因為對許多國家而言,中國是市場也是競爭對手,與中國簽訂FTA的影響如何,其間的不確定性實在太高。此外,若台灣僅與中國簽訂FTA,且中國不允許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或加入FTA,則此一FTA為封閉性的,台灣的對外經貿也會逐漸被封閉在此一FTA中。


在台灣、中國與新加坡三方彼此間簽訂FTA雖然困難重重,但各方皆對其中至少一方具有簽訂FTA的意願,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使三者的FTA可以簽訂完成?中國不同意台灣與新加坡簽訂FTA,可能是因為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會使台灣與中國漸行漸遠,但是如果這個FTA中國(或部分中國)也加入呢?台灣不願意與中國簽訂FTA,是因為懼怕中國的磁吸效應,但如果是與香港簽訂呢?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與香港簽訂FTA非但可以部分避免磁吸效應,對中國而言,某種程度上也是與台灣做了更進一步的經濟整合。香港因此可以成為中國與他國簽訂FTA試金石,對香港的樞紐地位有很大的助益。此外,對新加坡而言,與台灣、香港簽訂FTA,是與東協加三之外的兩個重要貿易伙伴建立起自由貿易關係,有助於其成為自由貿易的網路中心。


基於以上的理由,筆者建議可以邀請香港加入台星自由貿易協定中,而成為台星港自由貿易區。如此可以降低中國的疑慮,香港也可以成為台灣與中國間的經濟整合的緩衝區。對各方都保留一個可進可退的空間。此外,台星港三方談判比較不會涉入主權的紛爭,可行性也較高。



全球政經研究




✉Contact us

© 2019 全球政經研究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