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研究


全球化/台灣經濟/兩岸關係/FTA


  • 台灣經濟
    • 經濟政策
    • 能源與勞工
    • 金融財政
  • 全球化
    • 全球化貿易戰
    • 全球化危機
    • 新經濟
  • 自由貿易協定
  • 兩岸關係
  • FTA警示站
  • 回首頁

TPP、RCEP及其他多邊FTA



中國與東協FTA牽動東亞國家政經關係





趙文衡
台灣日報,2003年10月14日







在這次東協加三的會議中,中國與東協簽署關稅減讓協定與戰略伙伴關係協議,使得中國與東協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整合又跨進一步。雖然這一步的促成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於中國提供優惠條件的結果,但是雙方簽訂立自由貿易協定(FTA)目標也的確因此而逐步實現。對於其他東亞區域內的國家而言,東協加中國FTA若實現會在經貿上與政治上為其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國內論者特別憂心台灣會因此而被邊緣化,但以筆者的看法,除了台灣之外,日本與美國也是需要為此一發展深感憂慮的國家。


對日本來說,中國與東協洽簽FTA已對其在東亞的經濟地位造成威脅。日本在1990年代大舉投資東協國家,東協基本上已被視為是日本的經濟上的勢力範圍。中國此刻運用FTA的方式促進與東協的整合,將動搖日本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由於中國經濟與市場規模都超出東協國家甚多,可以預見的,雙方成立自由貿易區後,東協國家可能更加依賴中國之經濟發展,因而增加中國對東協各國之影響力。


自從中國與東協國家宣布洽簽FTA後,日本即以相當明快的動作決定跟進。日本主動提出促進與東協國家之經濟合作方案,並以簽訂FTA為雙方經濟合作之最終目標。在去(2002)年元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東協國家時,已與泰國初步達成一年內訂立FTA之共識。在今年的東協加三的會議中,日本更進一步與東協簽署削減關稅與貿易障礙的協議,以作為日本與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準備,充分表露出日本與中國在東協FTA議題上的競爭心態。


由上面的陳述我們知道,中國在尋求訂立FTA時面臨了兩難情境。一方面,在面對各國紛紛尋求訂立FTA時,中國若不及早訂立,則很可能被其對手國捷足先登,而喪失累積權力、建立勢力範圍之機會。但若訂立FTA則會刺激其他國家亦跟進以反制中國的行為,反而會使中國在國際政經環境遭到制衡。為了緩和日本的疑慮與制衡,中國在今年東協加三的會議中又呼籲成立一個整體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以此來降低日本與中國在簽訂FTA上的競爭。當然,東亞自由貿易區要成立並不容易,但若一旦成立,將損及另外一個重要行為者—美國—的利益。


基本上,美國對東亞這一波的FTA簽訂風潮是存有戒心的。就經濟上而言,東亞地區國家簽訂FTA多少會為美國帶來貿易及投資的轉移效果,對其經濟發展並不有利。在政治上,一旦東亞地區形成一不包含美國的自由貿易區,美國的影響力將會相對衰落。單以東協與中國間的FTA來說,由於此一貿易區的成員多為開發中國家,成立後對美國的經濟的直接影響應不大,但是它所產生的政治效果,以及對整個東亞自由貿易區形成的指標意義,卻是美國所不能輕忽的。美國與新加坡FTA之所以會快速的簽訂,部分即導因於美國憂慮被排除在東亞經濟整合之外,而使東亞成為另一個難以控制的歐洲。


因此,影響美國與東亞國家簽訂FTA意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東亞國家本身間簽訂FTA的進展。如果東亞國家簽訂FTA的進展快速,則會加速美國與東亞國家進行FTA的洽簽。在此次東協加三會議中,中國與日本對簽訂FTA的快速進展,將會促使美國在東亞儘速尋找FTA伙伴。如果美國基於策略上的考量決定與東亞國家訂立FTA,其與東亞國家之間完成簽訂的速度,將比東亞區域內國家彼此間的訂立要快。這是因為東亞國家間存在較多的矛盾,要簽訂FTA並不容易,且多數東亞國家,特別是較小的國家,因與美簽訂FTA有利於擴展美國市場,而皆有意願與美國簽訂FTA。


就在這個錯綜複雜的政經體系下,東亞地區FTA的簽訂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對台灣而言,台灣具有的強大經濟實力與龐大的貿易總額,應是各國尋求洽簽FTA的主要對象之一。然而,由於受到中國的阻撓,使得我國現階段要尋求加入東亞地區多邊或雙邊的FTA皆有困難。在此次東協加三會議中,中國深化與東協在經濟上的整合,似乎對台灣又是另一項打擊。不論日本或中國與東協簽訂FTA,對台灣的經貿發展雖不致於會到「邊緣化」的地步,但肯定都會有負面的影響。


在這樣的危機下,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轉機。如上所述,中國與東協積極洽簽FTA,將引起東亞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的反制,因而增加與台灣洽簽的機會。同樣的,美國在東亞國家整合腳步加快的壓力下,也會積極考慮與東亞國家簽訂FTA。現階段台灣當然需要設法突破困境,積極尋求FTA的洽簽,但也不必過於焦急。儘管簽訂FTA在東亞地區已經蔚為風潮,實際成功的案例卻不多,許多區域內重要的協定若要完成簽訂,皆仍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在此期間,台灣可以多管齊下,一方面以尋求雙邊FTA為主要目標,NAFTA的例子告訴我們,雙邊FTA亦可擴展至多邊。另一個是運用FTA以外的方式積極的先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整合。這些方式包括加強相互貿易投資,以及在一些較不敏感的議題上例如貿易便捷化、電子商務及資訊通訊、與中小企業等各領域進行合作。如此不但可以為進一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鋪路,也可以降低他國簽訂FTA對台灣的衝擊。



全球政經研究




✉Contact us

© 2019 全球政經研究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