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Free Trade)在多數西方國家的主流經濟思想中被視為具有促進人類福祉與文明發展的重要價值。由於自由貿易,資源可以更有效率的運用,資訊與科技得以傳播散布到世界各地。同時自由貿易也促進了產品在品質與價格上競爭,非但使人們得以享受低價質優的產品,在競爭中人類文明更得以因此而不斷的前進。現今,在全球化下,自由貿易不再只是西方的主流價值,並且逐漸成為普世接受的價值。
然而,不幸的是,儘管各國接受自由貿易為普世價值,但在促進自由貿易的實踐上卻時遇瓶頸。WTO坎昆會議的失敗代表著各國為了短暫的利益而犧牲長遠福祉的追求。這是自由貿易者信奉者的一大挫折。於是有人將追求自由貿易的希望寄託於自由貿易區(FTA)的成立上。只要FTA不是封閉的,不排斥其他國家加入,並且遵守WTO的規範,它的確可以達到自由貿易的效果(雖然還是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在WTO自由化進程停滯不前的情形下,就連以往一向堅持以多邊貿易體系追求貿易自由化的國家,例如美國與日本,也紛紛改變立場,開始洽簽FTA。
再一次不幸的是,大部分FTA的洽簽是由各國策略家與精算師所主導,在過程中充滿太多的權謀與精算。由於每個FTA洽簽的對手國較少,需要洽簽的數目較多,於是他們開始計算與誰洽簽比較有利,與誰洽簽利益較小,並且排定先後順序。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所計算的,所追求的都是短期利益,而自由貿易的真正利益是長期的。在長遠利益的角度下,沒有所謂先後順序的差別,一國應竭盡所能的擴大與其自由貿易的國家,長期的整體利益自然就會顯現。
然而,事實是,FTA的洽簽已變成一場場追逐利益的遊戲,策略家開始拿自由貿易來交換其他利益。他們拿它來交換邊界安寧、交換物資、交換兩國的友誼,甚至交換武器。這個增進人類福祉的普世價值正一再的以廉價的價格被出售。在這交換的過程中,它價值也一再的被貶低。如果大家習慣了這種「要我降低關稅,就必須付出代價」的心態,處處精算短期的利益,我們如何期待在WTO貿易自由化能有任何的進展?
那麼,真正的自由貿易者呢?那些真正認為自由貿易是目標而不是手段,是最終價值而不是交換標的的極少數國家,在追求自由貿易的過程中,正面臨其他國家要求交換利益的窘境。台灣算不算是真正的自由貿易者?筆者不敢說,但它正與上述極少數的自由貿易者一樣,深受這種「交易文化」所苦。無可諱言的,台灣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單純的自由貿易關係正處處碰壁,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手國毫不留情的將與台灣的自由貿易廉價的出售給他國,以換取其他利益。他們多數都是傳統的自由貿易支持者,在此對自由貿易的輕蔑態度著實令人驚訝。筆者願呼籲各國應摒棄「Free Trade for Sale」的錯誤心態,簡簡單單的就自由貿易論自由貿易。
最後,筆者想談談台美之間的FTA。以台美FTA目前的進展來看,並未發生上述以自由貿易交換其他利益的情形。美國對台灣的四大要求,基本上是包含在自由貿易的內涵之內,而非用來交換自由貿易的其他利益。由此看來,台美之間FTA發展到目前為止還算健康。比較美中不足的是,近來美方表示,台美之間的FTA因雙方歧見仍深,目前尚未進行評估。不管這些歧見是什麼,只要雙方不陷入上述精算短期利益的泥沼中,在追求長期自由貿易利益的目標下,這些歧見將顯得微不足道,並且很容易解決。試想,天底下還有什麼比在兩個自由貿易信奉者間,建立起自由貿易關係更為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