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氣候政策 點燃美中新戰火





趙文衡
蘋果日報 2021年1月26日







圖片來源: PIXABAY



一如預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即簽署重返《巴黎協定》的行政命令,拜登政府僅須致函聯合國表達重返意願,30天後美國將再度成為《巴黎協定》的一員。因應氣候變遷是拜登最重要的政見,拜登認為美國僅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是不夠的,美國需運用所有外交政策手段,促使全球各國提高減碳目標,並將氣候變遷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戰略中。由於中國是最大的排放國,要達到《巴黎協定》攝氏2度的目標,必須要促使中國加大減碳力度。中國就成為拜登氣候外交的首要對象。


拜登促使中國減碳有幾個可能路徑。第一是如歐巴馬時期一樣採用多雙邊合作的方式。一般認為氣候變遷是拜登必須與中國合作的兩大領域之一(另一領域為防疫)。在2015年,歐巴馬與習近平發表氣候變遷聯合聲明,中國承諾將於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拜登可能會複製此一模式與中國簽訂減碳協議,也可能利用《巴黎協定》的平台,透過同儕壓力促使中國在「國家自定貢獻」(NDC)中提出更高的減碳承諾。


另一個路徑是川普時期新開創的衝突模式。川普習慣以衝突的方式處理原本屬於合作領域的事務,貿易戰即是最好的例子。事實上,在拜登的氣候政策中已埋入了幾個引發與貿易戰一樣效果的衝突因子。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出口貨品若生產過程中產生高密度的碳排放,所造成的外部成本美國也需支付,因此在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中,還需加上碳污染的此一隱藏性赤字。若以這個角度看,拜登同樣可以用貿易戰的方式來減少此一隱藏赤字。


首先,在拜登競選期間發布的氣候變遷政策中,提出將針對無法履行氣候與環境義務國家的進口貨品,徵收調整費用或配額的措施。此一手段類似歐盟針對高碳排放進口商品課徵的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儘管這些措施並未歧視某個特定國家,但在中國仍是全球碳排放數量最高,且仍有相當高比例的燃煤發電下,中國商品是最可能被課徵的目標之一。


其次,拜登將要求中國消除對煤炭和其他高排放技術的不合理出口補貼。消除不合理的出口補貼同樣也是川普在與中國貿易戰中的主要訴求,但拜登將特別針對煤炭和其他高排放技術的出口補貼。如果美中有第二階段協議,可能會在協議中加入此一條款,但雙方也可能另簽一項減排協定。無論如何,中國的減排似乎均無法與美中貿易脫鉤。


若中國無法實現拜登的減碳要求,拜登同樣可以用不公正、不合理且對美國貿易造成負擔或限制的理由,援引301條款,對中國特定產品課徵高額關稅。與川普的貿易戰不同的是,這些因氣候變遷所加徵的關稅不會是全面的,僅會限定於某些高排放的產品。


拜登另一個衝突性較強的政策為阻止中國外包碳污染。拜登指控中國透過其大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每年提供整個亞洲及其他地區數十億美元的骯髒化石燃料項目資金,在對一帶一路投資的同時,也在國外製造了碳污染。拜登政府將召集其他國家,組成統一陣線,要求中國對高環境標準負責,減少一帶一路項目的碳足跡,並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低碳能源投資的替代發展融資。


在川普的印太戰略中,也有提供印太國家融資以取代一帶一路建設的計畫,但並非以減碳之名。儘管名義不同,拜登政府的融資計畫同樣會產生地緣政治的效果,也可能融入拜登新的亞太或印太戰略中。


許多評論認為,氣候變遷將成為中國迫使拜登讓步的籌碼,這有部分事實,但在某些方面,氣候變遷不但不會是籌碼,反而可能成為美中衝突的新來源。以議題的本質來看,氣候變遷的衝突其強度將遠不如川普時期的貿易戰,中國妥協的機率也較高。比較重要的是,拜登需要釐清氣候變遷如何融入其對中國的戰略中?以及如何與美中貿易爭端甚至更大的地緣政治戰略掛鉤?


蘋果日報原標題: 氣候變遷 美中合作舞台或戰場?


相關文章 :


COP21 國家減排自主貢獻對全球能源發展影響及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