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美BTA的談判共識





趙文衡
工商時報 2020年9月16日







圖片來源: Pixabay



台美有望啟動BTA談判,後續台美間許多貿易議題將會受到雙方嚴格的檢視。正如美國專家所言,美國政府相當在意台美貿易赤字擴大。未來若雙方進入深度談判,將不可避免地觸及更多雙邊貿易赤字的問題。故而預先了解問題,並設想解決方案,才能獲致雙贏的結果。但筆者擔心,若雙方對事實認識不清,容易在洽簽的過程中造成齟齬而損及兩國友好關係,故在此針對一些談判前須具備的觀念做一釐清。


首先,在美中脫鉤的過程中,貿易赤字移轉至台灣屬正常現象。美國與中國展開貿易戰,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降低中國產品輸美,導致原本中國輸美產品轉由其他地區進口,產生貿易赤字轉移的現象。美國若欲降低整體赤字必須在國內生產這些產品,但由於多數產品已不適合在美國生產,即使一些高科技產品在美尚有生產條件,然目前時間尚短,無法即時在美設廠替代進口。故而多數先前與中國往來產生的貿易赤字會轉移到台灣等其他國家。如果美國欲以減少台灣進口的方式削減貿易赤字,赤字也不會消失,只是會繼續移轉至他國。


第二,BTA無法完全解決台美貿易赤字問題。台美兩國最大的赤字根源是資訊電子產品,這也是近來美國對台赤字飆升的原因。然而,這些產品都受到「WTO資訊科技協定」的零關稅保護,不可能在BTA中變更。觀諸川普政府簽訂的貿易協定,也沒有提高資訊產品關稅的條款,故而預料在簽訂BTA後,若無其他配套措施,兩國赤字可能會減少,但不會消失。事實上,在美韓FTA修正協議中,為限制韓國鋼鐵輸美,美國要求韓國設定出口上限。但類似限制不適合用於台灣輸美的資訊產品中,主要的原因是台灣的資訊產品與美國產品互補多於競爭。


第三,最佳削減台美貿易赤字方式是台灣資訊產業赴美設廠並向美採購能源產品。欲降低台灣資訊產業所造成的貿易赤字,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台灣資訊產業赴美設廠。經濟部日前也表示將長期強化台美供應鏈合作來降低貿易赤字。以台積電日前決定赴美設廠為例,僅一個亞利桑那廠就可降低數十億台幣的貿易赤字。對台灣而言,將美國市場所需之高階產品在美生產,亦將有利於台灣資訊產業的發展,可謂一種雙贏策略。在此次台美BTA中,可以訂立促進投資的相關條文。另外一個雙贏策略即是擴大向美購買石油與天然氣,此不但可以降低貿易赤字,尚可分散我國自中東進口風險。


第四,雙方應比照美韓FTA降低關稅與排除稻米。美國貿易代表在其年度報告中指出,與台灣存在的貿易問題除了美豬美牛外,還包括稻米採購系統等數項與農產品有關的障礙。農產品也是美國與韓國及日本貿易協定的主要訴求。然而,不論如何攻防,最後兩個貿易協定均將稻米排除在外,顯見開放稻米進口對東亞國家的衝擊。台美BTA亦應比照美韓與美日貿易協定將稻米排除。至於其他傳統產業的關稅,則可比照美韓FTA的幅度開放,此對美國而言,只是增加一個貨品來源,不會有任何損失,但對台灣而言卻意義重大。這可協助台灣將貿易政策重點由衝出口量轉為優先顧及傳統庶民產業。


近年川普政府所簽訂的貿易協定多為範圍有限的協議,並非全面的FTA,因此談判時間均很短。預料台美BTA也會比照此一模式,僅就部分範圍協商。在此情形下,筆者建議,應優先將降低傳統產業關稅納入談判,並排除稻米部分,而台灣則可承諾致力於協助重塑台美供應鏈與購買能源產品。


工商時報原標題: 台美BTA怎麼談才能雙贏?


相關文章 :


FTA是台美深度整合之鑰


美國應與台灣簽訂FTA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