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三方日前針對陳總統就職演說進行了一場角力。5月17日中國發表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表達反對台灣獨立的決心。股市因此應聲大跌,造成國內外投資者的恐慌。5月20日,陳總統的就職演說對兩岸關係釋出多項善意的建議,並巧妙迴避造成爭議的公投議題。事後,美國對演說內容給予正面評價,中國則仍以強硬的態度重申反對台獨的立場與一中原則,並表示不歡迎支持台獨的人士至大陸投資。一連串的發展雖然是政治上的角力,但對經濟發展,尤其是投資者的心理層面,仍具一定的影響。在此筆者擬就事件透露出的美中台策略互動做一解讀。
中國為什麼會在520前發表令兩岸關係陷入緊張的聲明,這自然與5月20日陳總統的就職演說有關。有三個可能原因促使中國做出此一舉動。第一,中國當權派擔心520會出現過於激烈的言論,這將迫使中國在兩岸問題上攤牌,同時也將給強硬派藉口,屆時中國可能要冒與美國衝突的風險而採行軍事行動。此非當權派所樂見。第二,中國想利用這個機會迫使新就任總統在其最重要的演說中表態,以確保未來四年台灣的立場不會出現其無法接受的轉變。第三,中國在就職演說前提出警告,等於把球丟給台灣,以此來向美國表示,兩岸關係若因520演說出現惡化,責任不在中國,並企圖藉此對其進一步行動尋得正當性。
在美國方面,美國之前即曾不斷接收到來自中國的訊息而對公投制憲表達關切,也一再希望台灣不要以此議題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在517聲明中,中國更進一步向美國傳達事態嚴重的訊息。為了避免陷入兩岸衝突的策略兩難,美國的立場顯然不願見到兩岸關係惡化,因此傾向制約陳總統的就職演說。事實上,台灣並無能力負擔同時與兩大強權關係惡化的代價,520演說至少需要滿足美國的要求。然而,美國的選項也不多,只要演說內容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美國都只能表示高度贊同,因為如果不這樣,等於間接鼓勵中國採取更進一步的衝突行動。高度贊同的意思是,美國滿意台灣的表現,若中國就此事件採行進一步行動,將被美國視為挑釁行為。如此才能化解危機,防止台海衝突進一步升高。
以上的解讀多只是就現象面,為三方就單一事件的外交互動。到底深植在美中台三方的根本利益是什麼?三方關係是否存在一穩定的策略結構?由於篇幅的限制,這裡只能簡單說明。在美中台三方中,可能發生衝突的雙邊組合包括美國與中國以及台灣與中國。中國是美國與台灣共同可能發生衝突的潛在對象,以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情形已經提供美台組成聯盟的初步動機。對美國而言,中國是否為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競爭對手目前尚眾說紛紜,但不能排除將來成為對手的可能性。此一可能性使得台灣與美國比較容易形成合作關係。然而,現在美國在兩岸之間所扮演的角色,較不像是聯合台灣對抗中國,反而像警察角色,目的是要防止台海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儘管如此,台灣受益已經很大,因為兩岸中會發動戰爭的應是中國,台灣是兩岸中軍事力量較弱的一方,不可能主動發動戰爭。因此,在兩岸關係上,美國的警察角色主要即是約制中國使用武力以及降低中國使用武力的可能。
然而,對區域強權中國而言,美國的警察角色事實上即是在防止其軍事擴張,兩種企圖表現出的行為很難區分其間的不同。美國也刻意維持此一模糊性。自1996年台海危機後,中國也逐漸接受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警察角色,多次經由美國的管道影響台灣。如此對兩岸關係應有助益,因為中國在影響美國的同時,也會接受美國的影響,這讓美國能在兩岸關係上發揮更多的制衡的力量。
由上面的討論可知,美中台間具有關係緊密的策略互動。美國因素會影響台海兩岸的關係,同時台灣也是美國與中國策略互動時的重要因素。儘管如此,一個美中台間穩定的策略結構並未形成,三者間的關係仍具有變數。一個較為潛在的隱性結構應傾向於台美之間的合作。當結構層面尚不穩定時,互動層次的政策就變得很重要。在美中台的棋賽中,台灣下的賭注最高,是最根本的生存,因此在政策制訂上應格外的謹慎。